铮铮钢铁铸就永联傲骨
信息来源:steelkey.com 时间: 2012-05-07 浏览次数:13141
新农村建设得好不好,先看农民的钱袋子———面积10.5平方公里的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如今共有10488个村民,去年全村可用财力8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5238元———作为新农村典范,永联村有着看得见的傲人成绩。农民殷实富庶的口袋离不开村党委书记吴栋材的正确抉择,靠“硬碰硬”的钢铁工业起家,心胸宽广任人唯贤,心系百姓不离不弃,他救活了一处沙滩僻壤。4月26日,记者见到了这位曾亲历抗美援朝生死战场的77岁老人,他精神矍铄、气场沉稳内含霸气,眼神呈现下棋时高人一着的淡定。
“工业致富来得快”一盘死棋妙手回春
采访车驰骋在永联村永钢大道上,窗外是规模盛大的仓库和厂房,能听到钢铁碰撞的铮铮节奏,像心跳一样,输送高炉煤气的黑色管道掠过头顶,让人不禁感叹这“华夏第一钢村”名副其实的工业力道。站在今天的永联村土地上,很难再把它和资料上35年前的沙洲县(即今张家港市)最穷村联系到一起。1978年之前,面积只有0.54平方公里的永联村8年里已经换了四任村书记,但始终甩不掉那顶“穷帽子”。吴栋材来到永联后的第一个春节,一位老人家向吴书记哭诉,还没等他张口要钱,就被儿子训了一顿。村里小伙子讨不到老婆,姑娘远嫁他乡,永联成了光棍村、小偷村。吴栋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认准了“农是一碗饭,副是一桌菜,工业致富来得快”,在带领农民战天斗地挖塘养鱼、掘得第一桶金后,积极走工业化道路。上世纪80年代初,苏南的乡镇企业刚刚萌芽,他就带村民一口气办起了8个小厂;1984年,他觉察到“农民盖楼房”的商机,并认为搞工业一定要走规模型、专业化、集约发展的大工业道路,于是他果断关停小厂,集中精力办轧钢厂。之后,他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到1997年时,轧钢厂已经成为全国排名第三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
2002年,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后期影响下,钢材市场出现了“产品不如原材料贵”的严峻情况,永联村这个单一加工型的轧钢企业迎来了生死考验。“要闯出一条生路,就必须上炼钢项目,解决轧钢原料问题,把上游价格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消息一出,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支持,说吴栋材是在瞎折腾,要把刚赚到的几个钱再败掉。但他横下一条心,顶住了种种压力和非议,克服当时“非典”的不利影响,只用了341天就建起了一座炼钢厂,创造了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时依托沿江的区位优势,建起了让很多同行都羡慕不已的永钢码头。如今的永钢,已经迅速成长为一个科技创新型、大型联合型的现代化的企业集团,跻身于中国钢铁工业第一方阵,帮助农民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赢得了自尊。
“直到现在,每年春夏,公司周围的植物都是嫩绿嫩绿的。”吴栋材略带自豪地说道。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资源消耗量和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这也成为近几年永钢集团发展的新亮点。在永钢,污泥、氧化铁皮、重力除尘灰、布袋除尘灰等“废料”是舍不得被浪费的,都被回收加入混匀料及烧结料中进行烧结,全部得以利用。近年来,为了避免周边河道和地下水受污染,永钢通过工业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实现了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制氧等工序产生的污水“全回路闭式”循环利用,实现了污水零排放。随着永钢钢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气的产量也随之攀升,所产生的高炉煤气被用做冶金燃料,成为重油的替代品,这些都成为节省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
现在,永钢集团拥有净资产70多亿元,13000多名员工,去年销售收入320亿元,利税达20亿元。在全国64万个行政村中,永联村的经济总量位列第三名,每年上缴国家税收位列第二名。谈到这些令人骄傲的成绩,老吴书记却一直谦虚强调着:“我是一个普通的村书记,只是领了个头,做了自己该做的、想做的事情,主要还是大家的功劳。”
五湖四海招贤纳士
冷面寒铁六亲不认
从“一穷二白三乱四差”的沙滩僻壤,到现在大名鼎鼎的中国经济十强村,永联村能实现华丽蜕变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老吴书记回答道: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是最关键的“发家之宝”。镜头倒回至1986年,永联轧钢厂新上了一条230生产线,各类行政及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当时永联村里总共才700多人,劳动力都不够啊,更别说人才了,所以我们必须借别人的脑袋来发展自己。”无奈之余,吴栋材想到了南丰供销社。那时的供销社是村里最具智慧的地方,最有市场化经营头脑的人才都聚集在那儿。于是,他从南丰供销社借调了十几名骨干,充实到生产、财务和供销等管理岗位,从而解决了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事实也证明了他决定的正确。从那以后,“五湖四海,三教九流,有为有位,无为让位”就成了老吴书记的用人理念,只要有本事,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他都一视同仁。他还告诫永联村的干部们,不要排挤外地人,“谁给外地人‘穿小鞋’,我就给他‘穿小鞋’。”记者获悉,如今村党委9人中,足有8人都是“非永联土著”。
上世纪90年代,村里开始迎来一批批大学生,现任永联村党委委员、永钢集团人事处处长的钱丽英就是其中出色的一位。她一头短发、装束干练,回想起15年前初到永联的那天,她依旧感慨万千。1997年,从南京大学毕业的“城里学生”钱丽英经人介绍来到永联村工作,“当时从南大出来的,很少有人愿意往农村走,所以我在同学面前一直都很自卑。”
到这里的第一天,这批在当时属于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刚歇下脚,就受到了吴书记的盛情宴请。“吃饭时老吴书记对我们说,永联村和永钢集团才刚刚起步,非常需要我们这样的大学生,希望我们能好好干下去。态度很诚恳的,正是这些话感动了我,我决定踏踏实实做些贡献。”
刚开始,钱丽英只是一名普通职工,工资连20元都不到,但她长期努力的干劲一直都被老吴书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04年某日快下班前,钱丽英突然被老吴书记叫去谈话,竟是要让她担任永钢加油站站长,她顿时受宠若惊!可回过神来,加油站从来没有过女站长,而且这工作需要不少新的业务知识,她心里又充满了压力。老吴书记看出了小钱同志的忐忑,不断地给她加油鼓劲。钱丽英对记者说,老吴书记就像慈祥的长辈,一直给予他们支持和动力,为他们撑腰,“让我们敢闯了!”经过良好的心态调整和充分的工作准备,钱丽英欣然上岗;两年后,钱丽英又被调到了永钢集团人事处主持工作。“老吴书记是永联村民心中的好书记、职工眼里的好领导、干部身边的好导师。谢谢他给我们这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同学聚会我再也没自卑过,他们都说我是女同学中‘混’ 得最好的,也不输男生呢!”
吴栋材做事向来讲究原则,对自己亲人要求更严格,一不小心就“六亲不认”。开始办钢厂的时候,他的妹夫当时只懂得种地。为照顾一下,吴栋材就请妹夫到车间里扫地,每月按时给工资。妹夫常会把扫到的废纸收起来,卖卖小钱。有一次,有个干部居然看见妹夫把车间里的图纸也当成垃圾捡到蛇皮袋里去,干部赶紧上前解释:“厂里的图纸不能当废纸拿去卖的!要么上交,要么就烧掉。”他妹夫听了,心里极不爽,坚决不肯按照这个小领导的意思去办,这事吵到了吴栋材那里。待弄明白事情缘由,吴栋材直截了断地骂妹夫:“你不听干部的话,就回家去,想不通就别来上班!”
除了开除妹夫,吴栋材的外甥和亲弟弟都曾因或大或小的问题接受过处理。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岂不是胳膊往外拐吗?总该给亲戚留点面子吧?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孰对孰错吴栋材绝不含糊。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永钢集团的宏伟事业,赢得了村民更多尊重与敬仰。永联村村民文明守纪,集团下一万多位员工每天也在按照铁一般的纪律工作,并实行竞岗聘用,能者才上。据统计,近年来永钢干部中共有37人接受察看,25人被降职,18人被免职。
关于“25%”的牵挂心系村民不离不弃
1995年,一枝独秀的乡镇企业被后来居上的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形成内外夹攻之势,经济形势急剧下滑,迫使地方不能不关注乡镇企业体制产权方面深层次的问题,乡镇企业体制改革由此拉开序幕,这对吴栋材、对永联村都是一个重大抉择。一方面,只有“彻底转、转彻底”,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才能激发活力,增强竞争力; 另一方面,企业与村里彻底脱了钩,村里就好比天上的风筝断了线,很矛盾。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挺对不起村民的。从当年办厂开始,企业使用的就是百姓的土地。工业化后钱来得相对容易,如果全都分给了管理层、经营层,那借给你土地的村民们怎么办?”和记者说这话时,吴栋材的表情带有歉意。
思前想后,当时吴栋材就决定,永钢集团的体制可以变,但永联村民们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权利不能变。吴栋材主动从自己的股份里拿出一半留给集体,“总经理和几位副总看到后,也都拿出部分股份留给集体,永联村在永钢集团最终就保留了25%的集体股权。”吴栋材说,这样做虽然经营者、管理者的股份少了,但永联村全体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多了一部发动机。吴栋材打趣说,以前厂里生产一有停歇,村民就会跑来问他:“吴书记,钢厂的烟囱什么时候冒烟啊?”村民知道,钢厂生意越好,他们的分红也就越多。如今,这25%的股份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分红2亿多元,带来可支配收入8000多万元,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共产党栽下的摇钱树”。
老吴书记与记者边走边聊,但凡路上偶遇村民,他都会投以微笑打个招呼,这样“接地气”的亲和,给村民带来踏实的安全感。整整34年,老吴书记的小半辈子都在永联村安然度过,殊不知他因表现太出色、差点要被“搬家”呢!1986年,正当吴栋材事业干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时的张家港市委书记陈璧显找到他,一进门便说:“老吴啊,我这次是来帮你搬家的。”“搬什么家?”“搬你到镇上去啊,给你挪挪位子。”一听这话,吴栋材赶紧说:“不去不去,书记的好意我心领,但我不是当官的料啊。”
陈书记想让吴栋材去镇上做官的消息在永联村不胫而走。厂里干部对吴栋材说:“你要是去镇上当官了,我们也不干了,都回家种田。”村民也舍不得吴栋材离开,私下里议论纷纷,商讨着怎么劝吴书记留下。对此,吴栋材说:“永联村老百姓刚刚看到希望,把我当带头人,我去做官了,很可能自己的收入、后半辈子生活都有保障了,可村里的老百姓会怎么看、怎么想呢?这样会冷了永联村民的心,伤了他们的感情。再说,我替村里出面借了一些钱,都是凭私人关系借的,我走以后,这个钱不就成了永联村民的债务了吗?”吴栋材坚持不“搬”,仍担任永联村党委书记。2010年9月,75岁高龄的吴栋材全票当选,继续留任村党委书记,这是永联村民对吴栋材不离不弃的信任,也是对他的最高评价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钢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