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网 - 钢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钢企价格信息 | 钢企生产情况 | 供应商报价 | 国际资讯 | 国际市场 | 国际价格 | 国际钢企 | 炉料市场价格 | 炉料市场快讯 | 钢材市场快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钢企价格信息 > 环保压力:钢铁企业必须承受之重
L.biz | 商业搜索

环保压力:钢铁企业必须承受之重

信息来源:steelkey.com   时间: 2014-12-10  浏览次数:13022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2014年经历了很多变化,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正在不断放大,需求增速放缓、环保压力加大、资金周转不畅,都让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着更大的困难。2015年,从钢铁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上述特征对于钢铁行业的影响将进一步凸显,订单、环保、资金压力将更加深刻地影响钢铁企业的运营。

订单压力:品种质量将成竞争焦点

今年初以来,随着房地产等下游行业的增速放缓,钢铁需求和生产的步伐同步放缓。1~10月份,我国粗钢产量为6.85亿吨,同比仅增长2.1%;同期,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小幅下降1.4%。考虑到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等因素的变化,虽然粗钢实际消费量仍然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并且已经接近停滞。

主要下游用钢行业中,房地产增速下滑较为明显,尤其是1~10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5.5%,对建筑钢材的实际需求造成了消极影响。其他行业中,家电行业受到房地产行业销售不佳的影响,也出现回落,尤其是家电生产企业库存高涨,销售面临巨大压力;汽车行业的高增长已经结束,产销量增速回落到8%以内;造船行业虽然有所复苏,但10月份新接订单量同比降幅高达85%,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8.2%,显示出造船行业复苏仍难确定,而且高强钢板使用比例的扩大也在压缩造船板的总体用量;油气行业受到石油系统反腐的影响,今年大多处于维持生产状态,新项目建设停滞,招标基本停止,由此造成管线钢需求的大幅下滑。

2015年,主要用钢行业增速继续降低的趋势仍然不会发生较大变化,需求低增长甚至零增长的趋势仍将延续。目前,大部分地区住房限购令已解除,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维持同比和环比回落的趋势。同时,庞大的商品房待售面积导致整个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预计明年新开工房屋面积仍将维持低位,房地产行业对建筑钢材的需求也将维持低增长。当然,近期央行降息的举动被解读为对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利好,如果未来我国进入持续降息周期,可能会支撑房地产市场短暂复苏。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才是本轮房地产行业调整的根源,因此降息对房地产行业的刺激效果相对有限。

其他制造业行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多年以来,汽车产销量增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今年初以来,汽车制造业的增速逐月下降,增幅已经降至个位数。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萎缩明显,市场占有率从去年8月份开始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跌。虽然最近两个月出现反弹,但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因此,要断言自主品牌汽车已经走出低谷还为时尚早。从钢铁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自主品牌汽车订单量下滑非常明显,给钢铁企业组织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油气行业明年将有一批新项目逐渐恢复开工,但数量有限,与油气管道大规模建设时期相比,其需求拉动十分有限,三四百万吨的需求分散到十几家管线钢制造企业,每家企业最多得到几十万吨的订单。

铁路方面,比原铁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对项目建设的推动能力明显减弱,导致铁路项目的建设速度明显放缓,原本有限的需求将分散到更长时间段内释放,钢轨生产企业的平均订单量将减少几十万吨。

家电行业的情况相对较为平稳,但受房地产行业库存和自身库存较大的影响,订单量也有所萎缩。

值得关注的是,受订单组织困难和环保限产影响,今年很多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实际产量都低于年初的计划量,甚至低于去年同期的产量,显示出市场需求的减弱已经倒逼钢铁企业减产、限产。在此背景下,除个别企业因新装备投产导致增产外,多数钢铁企业明年的计划产量与今年相比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这将对缓解供求压力产生积极作用。同时,随着钢铁企业对需求的关注由“量”向“质”的转变,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将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又一焦点。

环保压力:钢铁企业必须承受之重

随着新《环境保护法》和《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环保压力已经成为钢铁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生死门槛。2015年,上述法律和标准都将正式开始施行,钢铁企业的环保压力将进一步升级。

首先,环保压力将影响钢铁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使钢铁企业面临直接损失。以APEC会议期间华北地区钢铁企业的限产为例。按照河北省最初的方案,要求北京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钢铁企业停产,100~200公里范围内的不达标钢铁企业停产、达标企业限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一标准被临时提高。包括首钢京唐在内的河北钢铁企业于11月5日接到地方政府要求全面停产的通知,给企业带来的减利因素达到数亿元。此外,河南安阳等地的钢铁企业也临时加大了停产力度,从20%左右提高到80%左右。此前的8月份,在南京青奥会期间,南钢的焦化、烧结等环节也经历了停产。而且在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即便排放达标,钢厂也会被要求停产或限产。明年,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由此导致的钢铁企业非计划性停产将越来越频繁、力度将越来越大。

其次,环保达标的要求将迫使钢铁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环保投资和运营。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测算,要达到明年新的环保标准的要求,吨钢环保投资需要达到400元以上,吨钢环保运营费用要增加到200元左右,比目前的标准提高约50%,这将迫使钢铁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环保建设和运营。例如,南钢明年将投入12亿元进行环保治理,力争厂区空气质量好于南京市空气质量;鞍钢将在未来2~3年内投入70亿元用于环保建设。这些投入都将直接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最后,考虑到钢厂周边的民众反映,部分地方政府可能会要求城市钢铁企业进行搬迁调整。不少钢铁企业感受到的环保压力不仅仅来自于政策和标准的提高,更来自于周边居民对于环境质量的更高期望。在全社会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迫于压力有可能会要求部分城市钢铁企业进行搬迁。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搬迁调整所需的巨大资金投入、市场份额丢失、员工安置转移等难题都是钢铁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但是,不论环保压力如何沉重,企业都必须承受,因为在环保面前,企业已没有退路。我们唯一能寄望并努力争取的是环保执法更加公平。在本次APEC会议期间,就出现部分企业按规定停产、减产,但另一部分企业推迟停产并提前复产的情况,且在此期间,由于螺纹钢价格大幅上涨了100多元/吨,导致不按规定停产的企业赚到了这笔“黑金”,按规定停产的企业反而错失了市场良机。一位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坦言:“最严的环保法,其作用不如更严的环保执法。”

资金压力:学会在“差钱”的日子里正常运营

央行不久前公布的降息让实体经济行业一片叫好。究其原因,是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包括钢铁在内的实体经济行业一直承受着来自资金层面的巨大压力。

由于国家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限贷政策以及钢铁行业自身盈利能力的下滑,钢铁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很多钢铁企业都在今年出现了资金周转问题,甚至出现债务违约以及破产重组。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家李拥军博士在分析这一问题时指出,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从2008年开始向银行集中,近4年含银行的上市公司净利润率要比不含银行的上市公司净利润率高出3~4个百分点。2014年前三季度,银行板块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润率高达40.73%,但钢铁仅为0.55%。2012年和2013年,各行业板块上市公司的平均财务费用占比均超过20%,总额超过2500亿元。

越是基础产业,贷款规模越是庞大,实体经济行业产出的利润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资本市场,这是实体经济陷入当前困境的根本原因。

钢铁产业链上,一方面,钢贸领域的资金紧张压力加大了钢价下行的压力。在过去资金相对充裕时,钢贸商可以通过囤货等行为获取一定的价格上涨空间,但在当前资金紧张的形势下,钢贸商已经没有资金进行囤货,往往是从钢厂进一批货,全部卖掉回笼资金之后,才能继续从钢厂进货。因此,钢贸商往往以快进快出的策略为主,不具备囤货待涨的条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钢材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另一方面,其他制造业的资金压力也使钢铁企业和钢贸企业的回款压力明显加大。很多钢铁企业均表示,过去几年虽然市场环境比较困难,但从未感觉到像今年这样大的回款压力。部分企业在缴纳订单预付款之后,却无力支付全款,导致钢铁企业无法发货。部分行业的大客户已经开始要求钢厂在不支付预付款的情况下进行信誉销售。

所幸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出手解决。1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讨论了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并提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等10项举措。11月21日,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4个百分点,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让实体经济行业看到了解决融资成本过高的希望。

截至10月底,大中型钢铁企业银行借款总额达到1.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长期贷款为3587亿元。考虑到短期贷款利率较长期贷款更高,因此,本轮降息至少可以使大中型钢铁企业降低财务成本53.8亿元。

但是,钢铁企业的贷款不仅仅是成本问题,还有规模问题。虽然降息可以降低钢铁企业存量贷款的财务费用,但考虑到国家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限贷政策以及银行业对于涉钢贷款的严格控制,预计钢铁行业的贷款难有增量。钢铁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不会因一次降息而明显改观,“差钱”的日子可能刚刚开始,企业需要学会在长期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搞好生产运营。

综合来看,明年钢铁企业面临的三大压力基本是今年的延续,并且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对此,钢铁企业要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能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能一味强调困难、怨天尤人,而是要眼睛向内,在改革创新中寻求突破,将新常态下的压力,转变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机遇。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钢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