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拍到了一组辽宁舰出海归航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辽宁舰水线附近已经开始生锈,固定锚附近也是锈迹斑斑,令人堪忧。作为一款服役仅7年的航母,现在便已生锈,是否意味着舰用钢材的质量出现了问题?
实际上,并非是如此。据了解,现今世界不少国家的舰用钢材都是这样的,为了平衡屈服度,耐蚀耐腐等性能,在投入生产建造之后,在表面还会敷设一层防锈薄膜。不过,防锈薄膜的寿命太短,航母出海动辄几周一个月乃至近一年,生锈是常事。
除了辽宁舰外,尼米兹级航母,出云级直升机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都有这样的问题。能做的,仅仅只是在归来之后的保养工作中来一次除锈。依据吨位排水量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尼米兹级航母排水量在9~10万吨,除锈一次需要2.12亿美元,辽宁舰则为1.13亿美元。当然,有必要说明的是,除锈工作本身除了除掉“流锈”之外,还会对航母材料进行保养,使其寿命能够增加。
但是,这样的举措只是暂时的,一旦航母再次出海,回来的时候也仍旧会如此。当然,也会有人问,有没有不会生锈的材料?答案是,有的,那就是钛合金。但是,钛合金的造价太高,根本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支撑起如此巨大的工程。
所以,辽宁舰乃至还未服役的国产航母每次归来时带着绣漆完全不用惊讶。而所谓辽宁舰状态不佳,也纯属是无稽之谈。实际上,自2012年服役之后,辽宁舰理论使用寿命还有50年的时间,只要保养的好,就不会出现所谓的“绣烂”。
而在这之中,反面教材就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由于缺乏经费,很少进行保养,而且舰员水兵素质太差,日常操作时也不懂,所以它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