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风急浪骤,越需中流砥柱
战“疫”面前,党组织是主心骨,党员是排头兵,闻令而动,逆行而上,在“疫”线把初心牢记心间,把使命扛在肩上。
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安徽省马鞍山市各层级、各系统、各行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战斗在第一线,工作在最前沿,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马鞍山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部署要求,迅速采取行动,广泛动员部署,积极组织发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众志成城、群策群力,用责任、担当、智慧在实践中把组织优势切实转化成防控工作优势。
吹响“集结号”,组织力在“党旗”下迸发
市委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实践平台,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通过建立党组织、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等举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马鞍山市委组织部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在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硬仗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倡议书》《关于在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硬仗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关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通知》《关于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包保协同社区党组织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抽调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充实加强基层管控人员队伍的通知》等,不断在制度层面上构建自上而下、有力覆盖的组织体系。全市共发动了5000多个党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组建党员志愿队916支,设置先锋岗1339个。市直机关360多个党组织、6000多名党员第一时间结合行业特点投身战“疫”一线。
马鞍山市直机关和全市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方位参与防控工作。全市8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工作力量下沉,包保协同77个结对共建社区党组织认真履行疫情防控职责。从2月12日起,在前期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包保协同社区党组织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由243名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组成的首批防疫突击队增援基层一线,驻守70个城市社区的居民小区和对点包保园区企业,与基层干部一起参与摸排、劝导、体温测量、值班值守等工作以及帮助解决相关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做好“服务员”“联络员”“协调员”。
马鞍山市卫健系统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在11名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带领下,分3批组建了3支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我市共有6名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以实际行动证明“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马鞍山市交运系统配备30台货车和2台客车组建应急保障车队,并根据全市疫情防控需要随时增加车辆。应急保障车辆为疫情防控期间防治药品、医疗器械等急用物资和有关标本的运输提供强有力保障。我市高速出入口共开通26条应急防疫物资绿色通道数量,按照“三不一优先”的原则,保障各防疫急需物资等车辆优先通行。
马鞍山市教育系统号召全体党员教师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全市教育系统198个党支部,3036名党员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落在实处,通过在线教学平台、QQ班级群等载体,加强家校沟通,科学、适度安排在校生学习、生活和锻炼。
马鞍山市公安系统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缓解基层防疫工作中面临的警力资源紧张局面,由马鞍山市公安局党委在全局范围内,迅速抽调集结了一支由20名党员民警组成的防疫突击队,成立临时党支部,驰援郑蒲港新区疫情防控一线。
马鞍山市住建系统组织全市有在管项目的239家物业服务企业,对583个小区进行环境消杀和防疫知识宣传,设置废弃口罩回收桶(箱)1227个,消杀和放置废弃口罩回收箱覆盖率100%。
马鞍山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行业优势,市委组织部发动全市585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将倡议书发到各自联系指导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动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结合自身职责、特点优势,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山鹰纸业、泰尔重工、蒙牛乳业等企业带头,分别捐款捐物百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非公企业共捐赠现金、物资超一千万元。金禾软件公司党支部组织技术骨干突击研发出一套应用于各高速收费站、卡口、路口等疫情检测站点的疫情登记管理系统,并成功投入到全市防控工作中。
马鞍山市28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选派帮扶干部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引导群众勤洗手、戴口罩、少外出、不聚会、不办宴、不赶集。截至目前,40余家市直选派帮扶单位,累计向贫困村捐赠12000余只口罩、800余桶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吹响“冲锋号”,战斗力在“党旗”下合成
为确保全市各级党组织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方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
市委组织部注重对全市基层党员干部代表进行慰问,送去口罩、消毒液等急需物资,全市共划拨党费521万元,用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同市纪委监委机关成立4个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全市9个县区、园区,对基层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含山县通过建立县、镇、村、网格四级防控管理体系,县领导全覆盖包镇、523名镇机关干部分片包村、790名村居“两委”干部包网格、1110名网格党小组长和5245名网格党员包户,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和县从县管党费中划拨专项资金77万元(含中央和省、市管党费下拨金额),加强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关心关爱,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当涂县迅速启动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工作履职不力等情况从严从快查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反纪律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依纪依法严肃问责并通报曝光。
花山区近千名党员走向疫情防控的战场,深入社区、走上街头,全面加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全区以网格为基础,网格员按照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相关要求,逐户进行入户走访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雨山区利用村民“大管家”、社区“微管家”等服务平台,发挥流动“红话筒”、社区“红管家”力量,下沉到基层网格开展防控工作,暂停40家文化游乐场所营业,停止14个活禽市场交易。
博望区按照每个村(社区)1万元、每个小区5千元的标准,配套48万元(其中从区管党费划拨5万元、区财政列支43万元),用于支持镇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从党费另配套1万元用于慰问疫情防控一线基层党员干部。
马鞍山经开区(示范园区)积极响应市委非公工委的倡议,组织动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多渠道积极调拨物资,累计捐赠口罩1.5万余只、防护服170套、防护手套1000多双,并发动海底捞食品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款物500万元。
慈湖高新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五“心”标准,切实落实好各项防控举措,建立每日会议调度、零报告及班子带队督查机制,直接调度到社区一级,确保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落实解决。
郑蒲港新区下发《关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定向督导的通知》,结合“新区机关下沉”机制,新区机关101名党员干部下沉新区282个网格进行地毯式排查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把防控重点聚焦在镇、村(社区)一级。
吹响“先锋号”,凝聚力在“党旗”下升华
马鞍山市注重发现、宣传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弘扬社会正气,凝聚起上下同欲、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干劲和斗志。
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全国道德模范叶连平,坚持把每天看到的新闻、防控知识,在村口的“小黑板”写下来,传递给更多人。他还把别人捐赠给他的500个口罩和消毒水全部拿到家门口,免费给留守儿童和村民取用。
花山区金家庄街道新风社区党委书记邢春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主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带领同事们连轴转、与时间赛跑,把家“搬”到了办公室,冲在抗击疫情一线,央视《新闻直播间》等主流媒体对其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司怡,作为安徽选派援鄂医疗队员,她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我入党20多年了,论党龄全院所有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都比不过我,我有优先权”。她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安在线等媒体报道。
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结核科主任甘能金,作为市传染病医院抗疫救治专家组组长,组建全市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团队。自1月22日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岗位,在病人突发病情变化时,他第一个冲在前面;病人不配合时,他主动去心理疏导;病人有生活需要时,他耐心细心帮助,在“疫”线践行者医者仁心。
雨山区平湖街道党工委书记谢宜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始终指挥在一线、奋战在一线,克服辖区老旧小区多等难点、堵点,带领辖区党员取得了良好防控效果。
花山区红袖标爱心助邻社党支部书记周圣清和党员坚持每天在社区内进行巡逻,并积极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弱势群体帮扶等志愿服务工作。
博望区丹阳镇丹阳社区退休社区书记荚祥武“退休不退岗”,主动报名参加登记排查、入户宣传、隔离劝导等防控工作,并坚持每晚为一线工作人员烧热水、送饺子、送元宵。
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党总支书记刘小兵,在带领村“两委”干部及广大党员群众共同抗击疫情的同时,想法设法解决本地产业发展难题,积极寻找渠道帮助村民销售滞销蟹苗,把疫情对养殖户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