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马斯克展示的
脑机接口设备
无线实时读取猪脑信息的画面吗?
当时让很多人啧啧惊奇!
这种仿佛科幻小说般的高新技术
已经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近


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临床中心
上海瑞金医院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中心
今天在沪宣布成立
同时中心的第一个临床脑机接口研究项目
“难治性抑郁症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治疗临床研究”
正式启动
更多药物治疗无效的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将从中获益

该中心将聚焦难治性抑郁症、强迫症、帕金森病等临床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开发相关脑机接口产品,建设我国自主化脑机接口和脑机融合系统平台。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孙伯民主任和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吕宝粮教授担任中心共同主任。
■
什么是脑机接口技术?
简而言之,就是将人脑与外部设备连接,既可以获取人脑的信息,又可以对人脑施加影响。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认识人脑、研究神经精神疾病,并且通过脑机接口进行反馈治疗。
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临床中心选择难治性抑郁症作为首个临床研究项目,来看一组数据-----
全球有至少3.5亿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恼,每20人中就有1人首受抑郁症困扰。虽然大部分患者可以接受抗抑郁药物和认知治疗,但仍然有20%的患者会出现“抗药性”。

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孙伯民主任介绍,像抑郁症这类精神疾病,主要由于脑内神经环路功能紊乱引起,传统药物治疗由于药物分布在全身,很难集中到脑内。现在通过脑机接口开展物理治疗,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芯片植入脑内,用植入脑内的电极芯片直连神经环路,再通过电刺激进行神经调控治疗。
孙伯民:“要用一个微创手术,把这个电极跟芯片通过立体定向的这个方法精准的植入到患者的跟抑郁症相关的神经核团里面去,然后我们用导线连接这个刺激器,仪器里面主要是一些计算机芯片,还有充电电池。”

芯片植入人脑,并不意味着抑郁症就直接被治愈了,孙伯民主任说,植入脑内的芯片具有神经信号记录功能,可以将神经信号传递出来,医生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知道病人神经信号的变化,在抑郁症状即将表现出来之前,远程启动电刺激,也就是说在抑郁症状发作之前,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孙伯民:“我们有了这个脑机接口以后,在脑子里面神经信号开始转变的时候,计算机就会告诉我们,他这个脑子开始已经有这方面神经信号变化,马上就开始启动,给他相应的刺激治疗,基本上把抑郁的这个症状就可以扼杀在摇篮里面。”


实际上
我国在神经调控技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
已经有第一代技术的探索
将电极芯片植入人脑
外在通过一台遥控器
去进行神经信号调控
45岁的装修工人潘先生就是这项技术的获益者,他曾被抑郁症困扰多年, 尝试了药物治疗等方式但效果不佳。甚至一度丧失了劳动能力,而在家人眼里,他就是懒,不想干活,由此也有了家庭矛盾。于是在2017年,潘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往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受电极植入治疗,他定期到医院开展神经调控治疗,目前治疗已有3年左右,症状得到缓解。他说,自己现在不再整天无精打采,没有精神了,现在能够生活自理、正常工作。

但第一代神经调控技术
医生只能根据病人的主观感受
使用遥控器进行调控
不能精准调节
脑机接口技术将改变这种现状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瑞金医院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中心即将应用的电极芯片与脑机接口神经起搏器(脑起搏器)已实现国产化,可在体内停留更久,从15年延长到25年,平时病人可以像用苹果手机一样隔着衣服给起搏器和芯片充电。

瑞金医院孙伯民教授表示,目前,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研究已通过伦理审核,将面向社会招募18岁以上60岁以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入组。未来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与成熟,将大大提高包括:抑郁症、帕金森、强迫症、酒精依赖等疑难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
-本文完-
